我們做甚麼/加入我們

一、我們做甚麼

西方世界自創設博物館機構以來,館員為適應社會變遷所以他們的館員一直走在專業化的路上,成為栽培高人一等的國民執行啟蒙教育的機構,這是我們協會錄製的《優游世界博物館網路課程》陳述西洋博物館史的核心內容;同時我們錄製的《走過台灣的博物館網路課程》,在研究過程中一項重大發現,殖民主不會訓練殖民地的人當博物館的館員,日本時代的總督府博物館館員清一色是日本人。這兩項網路課程共35小時。 因此,我們協會自成立以來就致力於有階段性的培訓課程,目前我們也向文化部申請兩項實做的網路課程:《觀眾服務與博物館教育》與《典藏管理與展覽評量》,也將有35小時的課程,與前兩項課程共70小時,這是英國的博物館協會(Museum Association)給館員做專業認證(Associationship)的必修課程時數。

本協會期待文化部可以利用這四項網路課程,整合到博物館人事管理單位的終身學習時數之認同,培訓我們自己的文化專業人才,讓我們博物館館員可以走出被殖民的附屬性,發揮有社會功能的效益來,這是我們協會致力的主要工作,主要讓我們的館員可以掌握博物館專業的自治權。

所以,本協會的極終目標在於健康博物館專業人員的組織、職能,並建立專業標準,努力爭取在地政府在法律上予以支持、認證,並建立為博物館專業制度。

二、 加入我們

a. 團體會員的說帖:

目前我們的團體會員已經有五個團體會員: 佛光緣美術館、名匠設計室內裝潢有限公司、南藝創意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國立金門大學及翡泰國際藝術中心。當然還有幾家機構的負責人也都以個人身分參與我們社團法人台灣博物館專業協會。 我們感謝他們了解到,我們協會這種社會非營利事業,與工商業營利事業的營運具體目標,肯定與台灣經濟效益的成長有關連性。所不同的是,社會事業的營運的具體目標傾向於社會效益,而不是個人的利益。

曾任教於哈佛商務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與史丹福工商學院〈Stanford Business School〉的迪斯教授(J. Gregory Dees)認為,儘管有這些利益取向上的不同,這兩種事業的相似點多於相異處,因為社會效益常常隨著經濟效益而來。 這兩項機構都使用管理技術來產生一個最底限的結果,以增加他們所獲得的資源與工作過程的價值。主要是這兩種機構都要保有那份特殊的能力,「知道如何把時間與金錢利用到多於投資的回收之運作上。」所以這兩種事業的相異處主要不同在於產品的價錢。

商業事業,在傳統上,決定其產品或服務的價值是市場取向。而相對的,社會事業最常提供的是免費或是低於其真正的成本的?代價」。迪斯還是認為,這相異處並不會改變他們基本上的相似點,因此我們要從他們的相似點來考量,才會讓社會事業更容易得到社會資源。 因為社會事業不像商業事業,有力量去買它為生產一些活動或節目而應有的資源,社會事業可能要全部或部分依賴社會有意願捐獻的財力、物力、人力和服務。但是在大部分運作的概念上,它仍然與商業性的事業一樣,是「為結果而管理」(Managing for results),這句話不管是社會事業還是商業事業都一樣的重要。 那麼一般顧客所考量的「結果」是什麼?在美國非營利界的「龍頭老大」聯合陣線(the United Way)對這項「為結果而管理」新取向,1996年宣布,他們認為這些社會事業所舉辦的節目與活動在社會觀眾所造成的「改變」與「不同」,這就是社會事業的成效。

成效是對個人或活動的參與群體,在經過節目與活動的經驗中或之後,所產生的利益或改變。這些利益或改變是因受到節目所「發揮」(output)出來的影響。成效可以是?關於知識、態度、價值、技術、行為、條件或其他貢獻,他們都是參與者知道的、思想的或可以做到的; 或者他們如何行動、或者他們的條件是什麼,都會因節目的不同而有異。」這就是商業事業與社會事業相同之處,沒有一個商業事業不是要社會成長的!

以上的說明就是我們邀請您加入我們博物館專業協會的主要原因。在任何專業的職場上,其成員都是針對自己的事業生涯要有能力執行自治權與裁判權,那是你我這項博物館事業成功的前提。這不是由「投標須知」來規範我們的,讓我們一起在博物館事業上把自我與社會找到平衡點,而不是標單上「特殊貢獻」的規範! 博物館的專業自我評量是專業化的起點,們需要你們貢獻資源,也需要你們在事業上的合作來達成。請以加入我們的行列的行動,來支持我們共同的結果,就是為我們社會的進步!

b. 個人與學生會員的說帖:

「社團法人台灣博物館專業協會4/24/2010年大會成立宣言」 一則值得台灣知識份子振奮的消息來了! 台灣博物館專業協會於四月廿四日成立了! 當然這個團體接下來的發展, 也值得台灣知識份子花些注意力來持續觀察、批判與監督。 在短短的六個月間,從啟動的三十位召集人到大會成立的一百名會員, 我們靠著志同道合、攜手矗立於被殖民百年的台灣社會上, 沒有藉助於任何政治權力、經濟財力、社會影響力、學術或宗教的權威或力量, 我們要讓錯置於台灣社會的這項「文化載具-博物館」能「亭亭玉立」於世界上! 台灣百年來,有志於要讓博物館事業產生社會融合功能的一群人, 自願的要負起增進與傳播人類的知識的責任, 我們所本的原則是「集思廣益」與「資源共享」,實踐透明化、去中心化、 專業經營管理機制的知識與技術, 具體的做到專業性的「自我檢視」、「同儕審核」, 期待這種理性、批判、實際、民主與公開的專業倫理, 可以取得社會大眾與主管單位的信任,並持續的委託而取得在地當局的認定。 我們可以接受主管機構隨時的檢視, 讓我們博物館專業團體與個人都可以隨著台灣社會的變遷腳步, 透過以公眾利益為導向 (包括以公眾的名義、為公眾、也因而足以與公眾產生信託的關係)的 一系列責任性的工作/服務,來獲得博物館從業人員的專業化。

c. 團體與個人會員參與申請表格。